“如果能重来,我再也不会喝那么多酒了。”躺在病床上的冯女士,此刻懊悔万分。
两年时间里,冯女士已经经历了3次手术,10次化疗,5次放疗。“当时都以为自己这次复发肯定挺不过去了。”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乳腺癌
爱喝酒的孙女士对于酒的喜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可以一个礼拜不买东西,但我不能一天不喝酒。”
年1月,45岁的孙女士在持续被乳房疼痛折磨了几个月后,决定到医院检查,做过了CT和彩超之后,主治医生拿着报告单缓缓说道:“右侧乳腺有多个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考虑是乳腺癌。”
平日酒桌上叱咤风云的孙女士此刻却蔫了起来,嘴里喃喃道:“我才45岁,怎么就患上了乳腺癌来......”主治医生告诉孙女士,我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70%~80%,属于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肿瘤,无需过度紧张。
随后,经过专家的会诊,医院的治疗。医院予紫杉醇mg/dl+卡培他滨1.5gbid/dl-dl4方案做了4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的效果良好,医院在局麻下进行了右乳肿物活检术,并对肿块进行了病理分析,确定为“浸乳性癌”。
怕什么来什么--颅骨、脑转移瘤
经过了数次化疗之后,孙女士原以为自己之后可以依靠化疗的方法维系身体,但不曾想,年11月,孙女士感觉自己右侧乳房的肿瘤物逐渐增大,在丈夫的陪同下,孙女士找到了为她做化疗的主治医生。
医院马上为孙女士安排了各项检查,血常规检查报告显示:孙女士的乳酸脱氢酶高达,是正常值的2倍左右。另外CT报告显示:右额区骨转移六明显增大并中线结构左移,右侧第12肋骨、Th12锥体右侧附件及L3椎多发骨转移瘤较前不同程度增大。
简单来说就是,孙女士的乳腺癌发生了转移。医院专家在观察了病情之后,为孙女士延续了之前的化疗方案,目前,医院接受治疗。
除了酗酒,这些也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提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饮酒是导致乳腺癌的因素之一。年,中山大学对上千例广东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饮酒时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每增加饮酒10g/天,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就增加10%~13%。
而除了过量的饮酒,这些也会使得患上乳腺癌的概率上升:
家族遗传:调查表明,遗产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乳腺癌患者一级家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其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生理期异常: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以及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未婚未孕或晚育:初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或是终身未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比适龄生育的高2-4倍。
不良的生活习惯:停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长期服用避孕药、无母乳喂养等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除此以外,长期高脂饮食或受到电离辐射等因素也会诱发癌细胞病变。
那么,乳腺癌找上门时,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乳腺癌来临时,身体可能发出这些“信号”!
乳腺癌早期的症状其实并不明显,但只要留心,还是能够发现这些“蛛丝马迹”的。
乳房肿块: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无痛性乳房肿块,其中,少数肿块有隐痛或刺痛感,此外,肿块多为单发,触摸可感觉肿块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且不易被推动。
皮肤凹陷:当肿块侵犯到腺体和皮肤间的韧带时,会牵拉皮肤,从而形成皮肤凹陷,形如酒窝。而如果阻塞淋巴回流时,皮肤逐渐变厚,如同橘皮。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皮肤凹陷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直到肿块侵犯到乳头和乳晕后,会使乳头往内凹,甚至完全缩进乳晕后方。
乳房附近区域出现肿胀:乳腺癌会引起乳房出现明显的肿胀,而当乳腺癌发生扩散导致附近区域淋巴结时,也会引起锁骨或腋窝发生肿胀及肿块,这些症状甚至比乳房肿块还要早被发现。
乳头或乳房发红、干燥、剥落、增厚:乳腺癌患者有时也会出现乳头或乳房发红、干燥、剥落、增厚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一些感染或刺激也会引起这些症状。
乳房疼痛:并非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会出现乳房疼痛这一信号,反而有很多女性常受到月经的影响而感到乳房有疼痛感,但是,如果乳房出现疼痛持续一定的时间或疼痛严重的话,都要警惕是否出现乳腺癌或其他乳腺疾病。
除此以外,如果单侧乳房出现浆液性、血样或水样的乳头溢液,且是在非生理状态下出现的,也应当立即就医排查。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此,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调整日常的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的筛查,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乳腺癌也不例外。
因此,关爱乳房,拒绝乳腺癌,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参考资料:[1]《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几点高危因素你千万要注意》.乳腺癌微联盟.-11-30[2]《警惕乳腺癌!7种常见症状5种预防生活策略》.医世象.-11-06[3]《乳腺癌预防新策略:运动、饮食、疫苗,效果如何?
SABCS》.医学界肿瘤频道.-12-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