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湘雅三健康管医院健康管理科
本文约字,阅读仅需5分钟
拿到体检报告,很多女性朋友在“主要健康问题”这一栏看到乳腺相关都会莫名紧张,甚至忍不住联想到乳腺癌。
虽然女性朋友一生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胸险”,但没必要恐慌,大部分乳腺疾病都是良性的。
现在我们来全面“认识”一下它们。
1
乳腺增生症:激素“发大水”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非炎性、非肿瘤性病变,主要是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造成的结构紊乱。临床上一般把它叫做“乳腺增生症”,是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之一。
乳腺增生症的直接发病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变,这些常常与月经周期不规律、情绪低落、工作压力大、长期口服外源性雌激素等相关。典型症状为不正常的乳房胀痛(正常的乳房胀痛指的是生理性乳房胀痛,包括青春期胀痛、经前胀痛、孕期胀痛、产后和人工流产后胀痛)、乳房疼痛性肿块(经期前较明显)、烦躁易怒等症状。
应对:
临床上,95%的乳腺增生症都是良性病变,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每年体检定期复查乳腺彩超即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饮食均衡,保持心态平衡,及时舒展抑郁情绪。
2
乳腺纤维腺瘤:乳房中的“珍珠”
如果你在乳房上摸到了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光滑,活动性好,先别着急,这很有可能是乳腺纤维腺瘤。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可见于行经后任何年龄的妇女(也就是说“初潮前、绝经后少见”)。因为其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及乳腺对激素的过度反应有关,所以越年轻乳腺纤维腺瘤的“中奖率”越高,有些医生把她们戏称为“河蚌姑娘”,乳腺纤维腺瘤就是乳房中的“珍珠”。据《中国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它的癌变率仅为0.12%-0.3%,因此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们是不会发展为恶性病变的。
乳腺纤维腺瘤可通过触诊查出,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但也有25%的乳腺纤维腺瘤摸不出来,更为可靠的诊断方式是乳腺超声、X线等影像学检查。
应对:
以下情况允许一段时间内的观察随访:(1)年龄<25岁;(2)肿块<2cm;(3)影像学报告显示为BI-RADS1-3类。这些情况首先考虑良性或纤维腺瘤,半年复查乳腺超声检查。
如果发现它增长迅速,则应及时就诊,进行手术切除。那么,何为生长迅速呢?它的标准如下:(1)6个月内肿瘤最大直径增长≥20%;(2)50岁以下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每月增长≥16%;(3)50岁以上病人肿瘤最大直径每月增长≥13%。
除此之外,以下几种情况的也最好尽早手术:
(1)备孕。怀孕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大,可能造成瘤子迅速生长,而孕期、哺乳期不便手术,因此备孕期间切除可减少潜在麻烦。
(2)有乳腺癌一级家族史。
(3)从事需要经常接触射线、化学物质的乳腺癌高危职业。
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吐水”
正常来说,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腺叶,富含腺泡,与小乳管相连并汇聚成输乳管,开口于乳头,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指的是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肿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发病率较高,常见于30-55岁女性,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中央型(单发)和周围型(多发),其中大多为中央型,周围型仅占10%左右。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表现为单侧的血性或浆液性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晕区小结节或钙化灶。
应对:
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处理路径如下:
(图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治共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超过60岁的患者癌症发生率高达32%。所以老年人需高度警惕恶性风险,乳管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一经发现,应尽快专科就诊,手术切除。
4
乳腺囊肿:乳腺“吐泡泡”
在体检报告中,乳腺囊肿也是“常客”,让女性朋友很是紧张。它类似于装满水的泡泡,藏在乳房的某个角落里。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光滑肿物,部分可触及,大多数通过体检乳腺超声检查发现。
要了解乳腺囊肿是否具有危险性,要看它属于哪一类。最常见的是单纯性囊肿,里面一般为棕黄色或者棕褐色液体,几乎不具有危险性,有些会自行吸收;
第二类是积乳囊肿,顾名思义,始作俑者是乳汁淤积于导管内,导致导管扩张形成囊肿。一般由哺乳或断奶方式不当引起,多发生在哺乳期或者断奶期。
第三类是复杂性囊肿,指乳腺导管增生、扩张呈粗蜂窝状及弯曲小管状形成一个圆形的囊性区域,内部不仅有液体还有间隔或肿块等。这种有一定的癌变风险,需要格外警惕。
应对:
如果是单纯性囊肿或积乳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小囊肿可自行吸收消失,复查确定它没有明显增大即可。当然,如果囊肿较大或自己特别介意,也可选择手术切除或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取囊内容物。但是,如果确诊为复杂性囊肿或发生反复感染,则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规避恶变风险。
延伸阅读:如何预防乳腺良性疾病?
①规律作息,少熬夜;
②戒烟限酒,日常饮食中避免高热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坚持低碳饮食;
③不乱用外源性激素,确有必要时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④避免过多接触有害环境(如化学物质、物理辐射等);
⑤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问题;
⑥适量运动。
—END—
“行百里者半九十”,花钱做完了体检,如果没有“吃透”体检报告,理清自己的健康问题主次,那么这一趟健康管理之旅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为此,医院特开设体检后慢病管理门诊和全科医学门诊,医院健康管理、全科医学专业团队和资深专家,为您提供:
体检报告解读、慢病风险评估、慢病预防与并发症防治指导.....等系列专业医学服务。
慢病管理门诊排班表
全科医学门诊排班表
本文为中南大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原创,
如需转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