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药物机理看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 [复制链接]

1#

从药物机理看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

年7月26日,氟维司群注射液(芙仕得?)mg中国上市会隆重举行。胡夕春教授和PeterSchmid教授在此次大会分享了以下观点:

医院胡夕春教授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策略和新思路。胡教授指出最新数据显示仍有20%-30%的患者在辅助治疗后会发展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由于晚期乳腺癌不可治愈,对这些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症状,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患者更好的生活质量。治疗选择的依据是基于疗效,*副反应,耐受性,患者自身情况以及绝经状态的综合判断。

胡教授还指出,中国目前只有28.8%的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一线内分泌治疗,远低于韩国的45.9%和欧洲的69%。鉴于晚期乳腺癌的不可治愈性和药物*副反应,内分泌治疗应该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现有证据提示氟维司群mg能显著延长患者的至肿瘤进展时间(TTP),其效果较AI更优(延长PFS10个月);氟维司群mg较mg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PFS)近1倍(5.8个月较2.9个月)。这些数据都支持氟维司群mg可作为抗雌失败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内分泌治疗。并且,胡教授也清晰地指出,对于单纯骨转移、软组织转移以及无症状的内脏转移患者能从氟维司群治疗中获益更多。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巴茨肿瘤研究所的PeterSchmid教授则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理解释了晚期乳腺癌各药物的作用效果。Schmid教授指出,雌激素受体(ER)有两个控制DNA转录的活性位点,AF1和AF2,以及一个配体结合区域LBD。AF2构象的改变、AF1的磷酸化以及LBD区域的突变都会导致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拮抗雌激素受体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三苯氧胺为代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是以氟维司群为代表的雌激素受体下调剂。三苯氧胺能通过AF2来阻断ER,但ER仍然能形成二聚体来启动基因转录;而氟维司群能阻止ER二聚体的形成,促使ER被降解,从而下调ER。另外,三苯氧胺还有部分雌激素受体激动作用,而氟维司群则没有类似激动作用,其与激素受体结合力是三苯氧胺的倍。

经AI治疗后,15%-50%患者会产生ESR1基因突变。在此情况下,ER受体持续激活,导致AI耐药,患者无法从AI治疗中获益。而氟维司群因其独有的作用机制,在ESR1突变后依然有效。研究还表明氟维司群的疗效呈剂量相关性,CONFIRM研究确认了mg氟维司群比经典的mg更能延长患者的PFS。同时FIRST研究提示对于初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维司群mg比AI更有效,可延长PFS长达10个月。目前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FALCON,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

综上所述,两位专家一致确立了氟维司群mg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地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