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NAC)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通过确定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指导临床对后续化疗方案的选择。超声造影(CEUS)可清晰观察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其定量灌注参数与乳腺癌内微血管密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那么,超声造影能否作为评估乳腺癌NAC后病灶是否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一种检查方法,其与当前所用的增强MRI和PET/CT相比评估效能如何,来自日本广岛大学的Amioka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在年第4期的JpnJClinOnco杂志上。
作者收集了63位术前行NAC患者,分别选用增强MRI、PET/CT和CEUS三种影像学方法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所有病灶均获得最终病理结果,并根据病理结果对化疗疗效进行记录。
增强MRI和PET/CT评估方法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而定,而CEUS定量评估方法包括: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各定量参数(如图1),包括峰值强度(peak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上升斜率(ascendingslope,AS);绘制ROC曲线,确定PI和AS的最佳诊断界值。
图1图A和图B分别为造影前和造影达最大强度时的病灶图像,虚线框内为病灶所在部位,即感兴趣区(ROI);图C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PI为最大造影强度减去基线强度,TTP为造影剂微泡开始进入病灶至造影强度达到最大所用时间,AS为PI除以TTP
研究发现,63例病灶中有23例获得pCR,40例为非pCR。获得pCR的原病灶在二维超声图像上消失,而呈类似疤痕组织的片状低回声区,从而仅根据二维超声难以准确判断是否达到pCR。然而,pCR和非pCR病灶在CEUS上表现有很大不同(图2),pCR病灶的PI与AS明显低于非pCR病灶。
图2图A和B示未获得pCR病灶的造影表现和TIC曲线;图C和D获得pCR病灶的造影表现和TIC曲线
通过ROC曲线确定P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25.65,以低于该值认为获得pCR,否则为未获得pCR,由此计算CEUS评估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将其与增强MRI和PET/CT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EUS的定量参数PI对NAC的pCR预测效能与MRI和PET/CT相等甚至更高,其敏感性显著高于MRI,特异性显著高于PET/CT,准确性与增强MRI相等,稍高于PET/CT。
作者指出,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纯血池造影剂,不会漏出于血管之外,因此不会像增强MRI那样受肿瘤周围基质的影响。同时,CEUS可以显示PET/CT所不能显示的极其微细的肿瘤内血管。另外,CEUS较两者更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低廉。
作者认为,尽管该研究所涉及样本量较少,所得结果尚需进一步证实,但综合来说,在疗效评估方面,超声造影的综合疗效评估效能并不逊于增强MRI和PET/CT,甚至高于两者,是一种较好评估乳腺癌NAC后疗效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