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期封面文章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静息态 [复制链接]

1#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GLOBOCAN年癌症统计数据,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化疗是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疗的手段,但是有8.1%~75%的患者可出现与化疗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阐明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有研究认为与化疗后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与化疗药物所致DNA损伤、神经递质水平异常等有关;目前,关于化疗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仍待研究。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检查能探测细微的脑功能异常,是许多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不可替代的检查工具。基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fMRI)是fMRI最常用的技术。低频振幅(amplitudeoflow-frequencyfluctuations,ALFF)被广泛应用于表征神经元自发活动的程度,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此外,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可以探索脑同步性功能活动。在一项接受化疗的16名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化疗结束后1个月双侧胼胝体下回和右侧扣带回前部的ALFF增加。另外,有研究发现顶内沟与运动前皮质、楔叶和壳核以及后扣带皮质与左侧楔前叶的FC在化疗后1个月下降。

既往神经心理学研究提示,癌症患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而主观性抱怨多在化疗结束后1个月报告,大多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时间点也选择在化疗结束后1个月。然而,相对于单用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在同时接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3个月内即可发生急剧的认知功能下降。因此,化疗导致的早期脑功能改变特点尚待研究。医院影像科张久权教授团队此次研究以完成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第1周期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LFF和FC方法探讨化疗对脑功能活动的短期影响,为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早期评估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计划项目(MSXM)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SKY影像科研基金(Z--07--24)的资助。

(作者:胡译心,于峰,张久权,唐玉,邓永春,余宏,谭勇,刘代洪)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