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yuyue/俗语讲:“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意思就是女人比男人老的快,同时疾病也来的更早。
女人过了35岁,阳明脉开始衰竭;
女人过了42岁,三阳脉有衰败之象;
女人过了49岁,任脉血液逐渐减少;
女人对衰老是最敏感的,但是衰老主要是内在器官的衰退,从外在表现出来的。
只有身体健康,人才能保持年轻,拥有长寿体质。
寿命短的女人,这4处开始“变大”,若一个不占,医生都羡慕你!
第一处:肚子变大
常言道“有钱难买老来瘦”,腰围也是反映人体健康的情况。
肚子大的女人,会影响肠道的健康,导致便秘,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腹部毒素增多,也直接影响女人妇科的健康。
肚子大的女性,做好保养,小心疾病找上门。
第二处:臀部变大
拥有完美的翘臀是女人的梦想,但是年龄的增加,胶原蛋白的流失,导致臀部下垂。
临床显示,盆骨出现问题的人,都会有明显的臀围增大的表现。
盆骨直接影响这女性的妇科,甚至导致性生活不和谐,使女人衰老,减寿。
第三处:四肢肿大
关节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虽然没有致命的危害。
但是关节变大,也可能是肺部癌变,而心脏的病变,也会导致小腿肿胀。
四肢麻木,冰冷,疼痛,也可能心脑血管疾病诱发的。
第四处:甲状腺变大
据统计,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人数,是男性的5-10倍。
而甲状腺的健康,直接影响女性乳腺,妇科的问题。
甲状腺疾病可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可减少寿命,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
医生直言:女人能闯过这3道“命门砍”,恭喜你,你将迎来长寿!
第一道:乳腺疾病
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我们熟知的姚贝娜、梅艳芳等都是因乳腺癌而去世。
据调查,有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女性在25岁以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逐年的升高,并且发病率和复发率极高。
身体出现4处异常,预防乳腺疾病:
1、胸部肿胀,疼痛,或是出现异常的颜色变化。
2、皮肤溃烂,肿瘤会导致皮肤有脓水,瘙痒,红点等出现。
3、腋下可摸到肿块,这可能中晚期的表现。
4、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或是想橘子皮一样的不光滑。
如何预防?
1、少喝咖啡
咖啡是现代人必备的饮品,尤其是上班的的人,用来提神。
但是对于女性,咖啡因会导致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导致乳腺增生,妇科疾病的出现。
40岁的女性,更应该减少咖啡的摄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常饮茶
用调理乳腺疾病的蒲公英,搭配“女人花”玫瑰花,调制成蒲公英玫瑰茶,做成小茶包。
蒲公英对女性乳腺有调理作用,春天的到来,正是蒲公英的季节,。
古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正义》蒲公英“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
蒲公英,有消肿散结,促进代谢,止痛的功效。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用于消炎,消肿,调节女性乳腺,妇科疾病。
而搭配玫瑰花,可调节身体的代谢,内分泌,改善乳腺增生。
并且玫瑰花可疏肝解郁,调理心情,预防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
对于女性考虑到蒲公英的寒性,所以搭配玫瑰花,可调节寒性,效果更佳。
第二道:妇科疾病
仅次于乳腺疾病的就是妇科疾病,入宫颈癌,HPV已经成为不少,年轻女性的危害因素。
而女人一旦妇科疾病产生,就会加速人的衰老和死亡。
有这3个表现的人,最好检查一下妇科:
1、月经异常,月经是妇科健康的保障,如月经持续不止,黑血等症状。
2、出现异常的分泌物,医院诊断。
3、下腹疼痛难忍,尤其是妇科的位置。
如何预防?
1、消除炎症
妇科的炎症是宫颈癌的前提条件,炎症出现对女性的健康是极大的危害。
不要乱吃一些抗生素,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及时就医,重视妇科炎症的发生。
2、爱惜自己
临床研究,早婚,早孕,或是多个伴侣等不健康的行为,是导致宫颈癌,或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径。
16岁以前出现性行为,会是宫颈癌的几率提升20%以上。
保持妇科的干净,勤换衣物,定期清理。
第三道: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一半的女性都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女性容易“操心”,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眼小”。
女性的多疑,思虑重,心思多,都会增加心脏压力,导致身体代谢异常,损伤血管弹性和内膜。
大于40岁的女人,身体出现4个信号,抓紧预防:
1、血压,血脂升高,三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因素。
2、手脚不灵活,血管堵塞,影响神经中枢和运动中枢。
3、视力下降,眼部都是微血管,也是最敏感的地方。
4、语言表达不清晰,怀疑是脑供血不足,甚至是中风的征兆。
如何预防?
1、少吸烟
现代女性吸烟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我国有近7亿的人,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吸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导致血管损伤,堵塞。
吸烟时,血压升高,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诱发心梗,脑梗,猝死危险的发生。
并且戒烟对女性的乳腺,妇科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
2、控制情绪
女性是感性的,总是因为一些事,担心,暴躁,多虑,导致情绪的波动。
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与情绪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